國內外油價的差距決定了我國今后的油價走勢是持續小幅上漲。近期,國內汽油、柴油價格又一次上漲。油價的不斷升高、汽車原材料的上漲以及國Ⅲ排放標準的全面實施等因素,使國內環衛企業和個體環衛戶正承受著高成本的巨大壓力,環衛行業正在進入一個微利時代。
環衛行業是環衛類專用汽車最主要的客戶,數據顯示,2008年大約有50萬輛環衛類專用汽車被環衛環衛行業消化掉,他們對市場變化做出的反應對我國環衛類專用汽車市場有著直接的影響環衛企業不能承受之痛
油價的上漲給企業經營造成了非常被動的局面,單從客戶的貨物運價來說,他們沒有提價,也不敢說漲價的事。長期以來,環衛企業之間在市場上比拼價格使得成本風險已經很大,面對油價的不斷上漲,企業的利潤空間已經基本打平,有時候還會出現負運費。企業盼提價又擔憂削弱競爭力,出現了想提價而不干提價的尷尬局面,因為提價就得冒失去客戶的風險,而這是環衛企業更加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環衛成本因油價上升而增加,而這部分費用面對正在大打價格戰的競爭環境,不可能全部轉嫁給消費者,企業只能盡一切可能壓低費用。很多環衛企業因擔心失去客戶,沒有在運費上做出相應得調整,整個環衛行業都面臨著考驗。
在幾乎所有的灑水車企業正在為提價與否的問題頭疼的同時,還有一個問題也使他們感到困擾,那就是“油荒”。在成品油不斷提價的背景下,“油荒”的出現在人們的意料之中。油料短缺的陰影依然糾纏環衛業,尤其是特種車環衛市場是這次“油荒”的最大受害者。油價持續上漲導致了環衛成本大幅增加。但如果燃油供應的情況繼續惡化下去,公司隨時可能會陷入困境。
節油車輛受青睞
油價持續上漲,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省油已經成為環衛企業和個體環衛戶最關心的問題,節油性能高的環衛類卡車、專用汽車自然成了用戶的首選。其實早從2006年開始,國內車企就開始了相關方面的研發,近幾年,中國重汽、華菱、陜汽、南汽等國內車企紛紛舉行以“節油”為主題的新車發布會,并相繼研究出高科技環衛車,效果明顯。
而對于目前環衛市場上存在的大量的非節油型車輛,專家也給出了使用建議:合理、合法的改裝、勤保養維護、良好的駕駛習慣。據介紹,一個有經驗的駕駛員的省油操作(在不損傷零部件的前提下),平均每100km能節約燃油3L,每年行駛15萬公里的話就能節約燃油4 600L。
隨著油價的上漲、“計重收費”的大范圍推廣以及國Ⅲ排放標準的實施,價格已經不是客戶購買灑水車的決定性因素,購車者更在意車輛的油耗性、質量以及售后服務等因素。
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來看,外界的環境不得不讓灑水車企業來提高自身運行素質和競爭能力,在經營和生產上挖掘潛力,在管理上挖掘潛力來降低成本。而采用科學的運送手段、減少環衛次數、提高裝載率以及合理安排配車計劃幾乎成了環衛企業降低成本的共識。該人士認為,燃油漲價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既給環衛環衛企業運營帶來了成本增長的壓力,但同時也為企業加強科學管理,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油價的持續上漲激發了環衛環衛企業對自身生存的憂慮,也對我國環衛類卡車、專用汽車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節能環保車型成為用戶的首選,節油性能也自然成為車輛生產企業不得不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盡管部分車企已經開始了相關方面的研發工作,但由于我國重卡的油耗問題長期被忽視,產品節油性能大多處于初級階段,降低油耗的空間還很大。
針對不斷上漲的油價,汽車生產企業要有兩個責任感:第一個就是要通過技術升級去開發更多節能減排的產品,來滿足客戶;第二還是要通過技術升級,尋找更多的可替代能源。2008年上半年,沃爾沃卡車在瑞典發布了兩輛全球首款混合動力垃圾處理車,首次將混合動力技術應用于重型卡車的商業用途。而目前混合動力技術在我國卡車、專用汽車上的應用還很少見。
此外,油價的上漲促使環衛環衛企業盡可能地提高車輛的單次載貨量,以減少環衛次數。在“計重收費”的大環境下,很明顯,車輛的自重越小,車輛的載貨量也就越大,環衛企業的成本也就越低。業內專家指出,油價的提高以及國Ⅲ標準的全面實施等因素,將加快環衛類專用汽車向著高節油性、輕量化等方向發展。